诸葛亮北伐多次损兵折将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本文已影响2.92W人 

还不知道:诸葛亮北伐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拖着病体六出祁山,不断的攻击魏国,最后死在了五丈原北伐的途中,武侯的忠烈,让无数的历史爱好者扼腕叹息。同时人们在心中总是产生一个问号,为什么聪颖如诸葛武侯,却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断对强大的,占据十三州中九州之地的曹魏发动成功率渺茫的进攻呢?

诸葛亮北伐多次损兵折将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其实诸葛亮对曹魏的攻击是有着很大的战略考量的,从道统的角度出发,蜀汉只是一个无法和曹魏并列的政权,三国历史中吴国和剩下两国有过无数次的媾和,而蜀魏的矛盾则是无法调和的,诸葛亮伐魏是绝对的政治正确,这种政治正确对蜀汉政权来讲是异常重要的,本质上是外来势力的蜀汉从龙派,荆州派必须和本土的益州派有一个相同的政治目标,才能让蜀汉团结。

而对曹魏的攻击,更是在牵扯曹家的力量,让他们无法安静下来运营北方的领土,诸葛亮知道,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时间无疑是曹魏的敌人,国力的差距,让蜀汉其实没有选择的余地。

一.以战争促进内部的整合,蜀汉的考虑

1.蜀汉做为外来势力的本质

无论刘备如何在民间有仁义的名头,蜀汉得到益州的根本是刘璋的引狼入室,益州本土的益州派,和刘璋倚仗的东州派和蜀汉本体之间,是存在着矛盾的,这种矛盾,即使以诸葛亮的手腕,也很难彻底的消弭。

蜀汉从东方带来的军事贵族世家,不可避免地要侵占本土派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可以让两派暂时团结起来,诸葛亮的北伐,就是想把益州的士族们彻底捆上蜀汉的战车,让益州的政治能量,可以一致对外。

2.匡扶汉室---刘备的金字招牌

东汉末年,刘皇叔大战没赢过,斗嘴没输过,他存在感爆棚的根本,就是他刘姓的金字招牌,作为这块招牌实际的继承者,诸葛亮的不间断北伐,有着政治正确的道统考虑,一个不进攻曹魏的蜀汉,很快地就会在中原百姓的心中失去存在感,只要北方的百姓还看得到青幽冀并的军马往陇西调配,就会知道,汉朝的国祚并没有断绝。

诸葛亮北伐多次损兵折将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第2张

诸葛亮对曹魏不断的战略打击,也希望在曹魏的内部引起一些变动,关羽失去荆州,刘备败走夷陵以后,蜀汉战略翻盘的希望,其实已经非常渺茫了,诸葛亮的不断进攻,就是在不可能中寻找一些可能,希望牵扯曹魏主力的调动,能让曹魏的北方腹地产生可能的反抗,从而扭转战略颓势。

3.通过不断的北伐将益州打造成战争后勤基地的政体模式

汉中之战中,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双方的后勤,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边是诸葛亮要承受蜀道的艰险,运送军士粮食到汉中,不断的让刘备的军事集团有战争的能力。

另一边,曹操要从他的核心统治区域,兖州和青幽冀并四州,调拨军粮穿过人丁凋零的关中,支援汉中。双方的后勤难度都是地狱级别的,曹操最终放弃汉中,不是因为大的军事失败,实在是后勤无以为继,他的鸡肋一说,就是耗不过,又舍不得的心态最真实的写照。

诸葛亮北伐多次损兵折将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第3张

刘备在汉中的胜利,是诸葛亮不断的物资人员调配的胜利,刘备死后,诸葛亮希望用汉中的模式来取得陇西,他是对益州战争支援潜力的一次次压榨,对于蜀汉来说,以益州对抗九州,益州就要和七国时期的秦朝关中一样,完全的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服从军事需要,不断的征讨就是巩固这样的政治模式。

二.从军事上来讲--岐山一线的进攻是战略战术上的考量

1.对陇西的攻击,对曹魏政治的撕扯

曹魏的郡兵制度,军属扣押制度,都让他在自卫的时候,具有非同寻常的爆发力,但是在远征的时候,军队则容易士气不振,同样是汉中之战,曹军中的厌战情绪是曹操选择退却的重要原因。

诸葛亮不断的北征,就是在放大曹魏军事体制中的弱点,希望复制一场汉中之战。曹操的军户制度,军屯制度,都让远征很可能成为内乱的导火索,诸葛亮兵在岐山,眼光却在洛阳,他希望不得已千里西征的曹魏士兵们,去反抗他们的将官君主。

西线的重要,从夏侯渊开始,都让曹魏必须在这个方向放上一名亲信宗族子弟,从夏侯渊到曹真,曹魏不得不把最信任的人调拨到这里,这事实上就给可能在洛阳和邺城发生的反曹阴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诸葛亮是用蜀汉士兵的牺牲,来换取一个可能的变数。

2.战术上来讲,陇西的选择也是合理的

陇西是产马之地,从成都到陇西和从邺城到陇西,后勤的难度是相同的,蜀汉选择这里,就是想用物流可能的优势抵抗曹魏军力的优势,他是一个合理的战场。

从此消彼长的角度出发,如果诸葛亮不进攻陇西,让曹魏在这里练成了马军强大的雍州兵,雍州一地精兵,就能固守关中了,那对蜀汉政权就是最大的噩梦了。

诸葛亮北伐多次损兵折将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第4张

从历史上来看,蜀汉每次的攻击,都是配合东吴在合肥方向的进攻,或者是在曹军南下扬州的时候牵制,可以说诸葛亮六出祁山,也是吴蜀战略默契重要的内容,毕竟两国的政治家都能看到,不牵扯曹魏,让他腾出手来整合北方的话,对两家都是噩梦。

3.在战争中发掘人才

蜀汉在末期,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说法,益州集团的抵制,刘备从龙老臣和荆州老臣的凋零,都让蜀汉迫切地需要人才,而最容易看见人才的场所,就是战场,将才,帅才,内政人才,都能在六出祁山中让丞相看的一清二楚。

诸葛亮死后的蜀汉军事上的统帅姜维,投靠了姜维的夏侯玄,就是这种政策见功的例证,丞相没有时间去考察人才,去发现人才,一切选材只能在战争行动中完成

三.时间是蜀汉最大的敌人

1.诸葛亮那一代的精英慢慢衰老

蜀汉杰出的将才,随着时间在凋零,赵云,蒋琬,包括丞相自己,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了,自己最知道自家的事情,诸葛亮心中雪亮,他假如不在了,蜀国没有一个人能继承他的政治手腕,能有他如此的威信。

诸葛亮北伐多次损兵折将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第5张

丞相在的时候,虽然益州本土派有意见,蜀国还可以看成一个团结的政治集团,丞相有手腕让他们登上蜀汉的战车,诸葛亮明白,自己一死,益州本地的士族,终究是和蜀汉的政治理想貌合神离的,再没有人能压服他们了,所以诸葛亮必须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断的北伐,不断的发动对曹魏的战争,希望能够在死之前,在陇西打开局面。

2.国力上的巨大差距

东汉末年,北方战乱的情况是要严重于南方的,本来汉王朝最富庶的关中之地,几乎被董卓祸害成了绝地,兖州和徐州,更是不断的遭遇屠城之类的人祸,而益州和扬州,交州,人口则保持了一个较大的基数。

但是北方在东汉末年,还是毋庸置疑是国家经济的中心,人口经过两代的休养生息,由于土地还存在,就能得到极大的恢复,恢复了人口数量的北方,对着益州和长江以南方向,有着巨大的优势。

简单地讲,曹魏确实有一口气缓不上来,无论对于蜀汉还是东吴来说,都决不能让曹魏整合,两家不断的进攻,就是让他缓不上气,让他在军政上保持对民众高压的状态,从而寄希望于北方人民的反抗。曹魏是农民们补满的九矿六兵营的势力,蜀汉是单矿四兵营极限运营的势力,打快攻还是运营,现在的游戏玩家,都能一眼看出,战略眼光独到的诸葛亮,自然早就看穿了其中的道理。

结语: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在冥冥天道中,寻求一线变数”这就是诸葛亮不断北伐的根本原因,北伐让蜀汉团结,让昭烈帝的道统能够被九州的汉朝遗民知晓,在不断的征讨中,诸葛亮从自己和敌人的阵营发掘人才,他希望益州在不断的战争中,转化成秦朝关中那样的政体,能够把每一分力量,都使用在战争中。

诸葛亮北伐多次损兵折将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 第6张

诸葛亮老了,再不打,后面的人可能连发动战争的能力都没有了,从外交的角度出发,蜀汉也不能蛰伏,一次可能的牵扯不到位,就可能是东吴的灭国,东吴一灭,天下大势就再不可能有变数了。

夷陵之战以后,蜀汉基本已经失去了争霸的资格,诸葛亮北伐,不但是和曹魏斗,也是和天道在竞争,以百倍努力,争取冥冥中的一线变数,丞相如此为了复兴汉室殚精竭虑,这也是他被后人尊崇重要的原因。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易中天说三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