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身体为何那么差?得的是什么病?

本文已影响1.17W人 

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林黛玉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这是每一个《红楼梦》爱好者都在纠结的问题。黛玉之人生悲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她这不争气的身体,虽说“泪尽而逝”是曹雪芹给林妹妹提前安排好的结局,可从写实角度来看,林黛玉的病症是有现实依据的。

譬如,就有论者以林黛玉经常咳嗽为由,认为她患的是“女儿痨”,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肺结核,但这个解释漏洞实在太多。

首先,如果林黛玉真的得的是“女儿痨”,她根本不会被允许住进大观园,“女儿痨”是会传染的,大观园住着贾宝玉、贾家三艳、李纨、宝钗等人,若是将这么一个“痨病”患者丢进去,贾母、王夫人等人能放心吗?万一贾宝玉和众姊妹都被传染了可怎么办?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身体为何那么差?得的是什么病?

诸君可还记得晴雯,她就被王夫人以“女儿痨”为由,撵出了大观园,而且晴雯刚刚去世,王夫人就命晴雯的亲人赶紧将她拉到城外的化人场给烧了,可见古代社会对“女儿痨”这种病管得很严格:

谁知她(晴雯)哥嫂见她一咽气,便回了进去,希图早些得几两银子发送例银。王夫人得知,便命赏了十两烧埋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她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得银,一面就雇了人来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场去化了。——第78回

因此,林黛玉不可能是个“痨病鬼”,她的病另有原因。我们不妨根据《红楼梦》中的一些文本细节,来推断林黛玉到底得的是什么病?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众人第一眼看见林黛玉,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一个个争相问她看大夫没?吃什么药?可见林黛玉的病应是天生的,是打娘胎里出来就有的,而不是后天造成的。

而在高鹗续写的后40回中,别出心裁地为林黛玉安排了一次诊脉,这也是对林黛玉病情进行第一次系统化的解释:

那王大夫诊了好一回儿,又换那只手诊了,便同贾琏出来,到外间屋内坐下,说道:“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每到五更,必醒个几次;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阳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不知是否?”紫鹃点点头儿,向贾琏道:“说的很是。”——第83回

其实这里说的已经很清楚了,林黛玉的病症是“肝阳亏损,心气衰耗”,关键就在这个“心”字上,因为前80回中对黛玉病情亦曾有过类似的文字。

比如第76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正值中秋之夜,林黛玉、史湘云两人联诗取乐,一直联到半夜,因天色已晚,史湘云遂在潇湘馆和林黛玉一起睡,书中这般记述:

谁知湘云有择席之病,虽在枕上,只是睡不着;黛玉又是个心血不足、常常失眠的,今日又错过困头,自然也是睡不着......黛玉叹道:【一笑一叹,只二字便写出平日之形景】“我这睡不着,也并非一日了。大约一年之中,通共也只好睡十夜满足的。”——第76回

林黛玉的咳嗽、失眠是她最大的病情症状,其原因是“心血不足”,这就跟上文中的“心气衰耗”对应上了,用今天的话来说——林黛玉大概率得的是先天性心脏病,至少就《红楼梦》全篇林黛玉的症状来看是这样的,包括黛玉临去世前的“喉间哽咽”、“心上乱跳”,也都符合这个推断。

而林黛玉的情况又比较特殊,她的病症一开始并没有严重到要命的地步,这一点当年度她出家的癞头和尚就曾提到过: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身体为何那么差?得的是什么病? 第2张

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得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第3回

如果林黛玉之死,完全是因为身体上的病,那癞头和尚的度化就显得多余了,即便林黛玉当年真的出家,亦逃不过这种身体上的折磨,如何平安了此一世?

因此,林黛玉的病症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点是她为人太过聪慧,忧虑太深,导致身体一直处于恶化状态。书中有很多情节都在暗示这一点,譬如第3回“林黛玉进贾府”,曹公这般描述林黛玉其人:

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一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第3回

曹公盛赞林黛玉智商超群,堪称“心较比干多一窍”,脂砚斋便有批语道:多一窍固是好事,然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也。

再有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贾宝玉向林黛玉倾诉衷肠,并对林黛玉的身体状况表示担忧,他认为林黛玉的身体之病只是其次,心理病才是关键:

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的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第32回

这也解释了当年癞头和尚为何要度化林黛玉去出家。只有出家,林黛玉才能跟世俗之事彻底断绝,六根清净,无喜无忧,她的聪慧归于虚无,反而能养精气神;

可林黛玉处于贾府,又是担心贾府下人的暗中诽谤,又是哀叹父母双亡的身世,又为自己将来的婚嫁去向担忧,这些种种搅和在一起。林黛玉又是个聪明过人的人,对这些事看得越通透,越能窥探到人生的终极意义——食尽鸟投林,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

故而,林黛玉成于智商,败于智商。纵观整本《红楼梦》,只有擅长理性的薛宝钗窥探到了林黛玉的病根,并予以“救治”。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身体为何那么差?得的是什么病? 第3张

且看第45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林黛玉对自己的未来无比悲观,对宝钗讲述了自己在荣国府的境遇,宝钗闻言后,这般规劝林黛玉:

宝钗笑道:“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第45回

脂批云:通部众人,必从宝钗之评方定。然宝钗亦必从颦儿之评始可,何妙之至!

试想贾母、贾宝玉等人,正因深爱黛玉,反而屈从情感,不能理性窥探,只能陪着黛玉一起难受。而宝钗则是个理性至上之人,她知道林黛玉的病根,故而以“司马牛之叹”五个字评价。

“司马牛之叹”出自《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司马牛过于悲观,总是多愁善感地埋怨人生,这是《论语》中一个典型的故事。薛宝钗被曹公誉为“山中高士晶莹雪”,她的博学、理性,注定了她不会像其他人那样安慰黛玉,而是通过司马牛这种反面例子来点化林黛玉——你是个聪明的人,怎么也像司马牛那般矫情呢?

若是其他人,宝姐何必这般操心,要知道她可一向是“事不关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最会保全自己,可眼下她却举反面例子,行激将之法,希望能点化黛玉,这样的宝钗,亦让人钦敬。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